11年探索,宁波轨道交通“共建模式”渐入佳境

时间:2020-06-24 浏览量:461 稿源:综合部

2014年,1号线一期建成开通后,中山路又历经了3年多的道路整治;2019年,3号线一期开通之时,临时隔离栏撤除后,中兴路同步恢复全线贯通;2020年,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(简称“宁奉城际线”)后通段正在与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同步建设,待该线开通之时,市民就能看到“上下跑汽车,中间跑地铁”的场景。

这些,都发生在宁波轨道交通建设的进程中。自2009年6月首条线路开工建设,11年来,在市住建局等部门指导下,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已从“初出茅庐”到“胸有成竹”,从毫无经验到全盘把握,摸索出了一个极具特色和效应的“共建” 模式。在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有了高水平的实践。

2020年,2号线二期首通段、宁奉城际线后通段和4号线全线会陆续开通。届时,宁波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将达到155公里,全面迈入网络化运营新阶段。

“公铁共建”

是统筹合作,更是有魄力的前瞻

对一座城市来说,轨道交通建设是民心工程,是公共交通网络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但它面临着投资规模大,建设周期长,参建队伍多,管理覆盖广,协调难度高,外部环境复杂等多重问题。

如何将参建单位和沿线各方拧成一股绳,九孔出一力,沟通不可少。宁波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2017年6月开建,工期需要3年左右。今年将与宁奉城际线后通段同步开通。如果分开建设,两个工程工期总计6年左右。当下,随着共建技术的应用,该共建工程减少工期3年,节约用地效益指标也明显。据宁波市住建局提供的数据,以宁波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与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共建段为例,一般分离式建设路面宽度需60米,采用一体化共建路面宽度只需53米左右。按一体化共建区间段横断面相比分离式布置的宽度少7米计算,该共建段大大减少了土地征收成本。

这份漂亮的数据,来自多方的共同努力——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:实地勘察,与多部门沟通、确定方案,协调各方;各部门:组织力量,从专业角度给予可行性建议;沿线各街道: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建设,积极做好“和谐共建”说明工作;建设方:在净高不足3米的高架下,接受高难度的挑战下,不断进行安全可行的技术性施工作业……

在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指导下,宁波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已然将“共建”模式发展得很“溜”。在保证重大民生工程推进的过程中,携手部门、建设方、街道、民众,共同打造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。

“五结合四同步”

是助力,更是推进城市建设“一盘棋”

11年来,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一套理念,以推进工程建设,同时进行经验输出。“五结合四同步”就是总结所得——五结合:为地上与地下相结合、功能与景观相结合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、市区与郊区相结合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;四同步:为同步规划、同步设计、同步报批、同步建设,力争高水平建成开通新线,实现地铁与沿线公交、市政道路同步开通。顾名思义,字面上的说法好理解,可如何精确顺畅地应用在地铁建设中?

“既要面临轨道交通施工安全保护的严格要求,也要面临多个不同建设主体和参建单位的交叉、重复和衔接等诸多建设内容,如果有一个环节没有接顺,就很有可能影响到最终同步建成的目标。”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这套成熟的理念背后,曾有过“惨痛教训”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建设时,由于施工工艺、建设时序等现实困难,地下工程与地上整治缺乏高效衔接,导致了其耗时5年建成通车了,但途经之上的中山路面临着重新整治的3年,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。而“五结合四同步”的理念,也是在一次次的实践经验中得出,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地铁施工影响,早日“还路于民”。

如今,“同步建设”案例比比皆是。2020年4月中旬,轨道交通4号线官山河站下长约500米的慈孝大道,提前一年恢复原有的双向6车道通行;5号线一期钱湖南路站也是践行“同步建设”理念的样板,实现地铁车站和市政道路共建,节省2年建设工期。已经开通的3号线一期与中兴路则是宁波轨道交通“同步建设”的首次探索。可以看出,“五结合四同步”理念的践行也源于城市建设一盘棋的理念,是共建模式的深度总结。

“抢建设,同步tod开发”

是挑战,也是打造“重要窗口”的地铁样板

公共交通是“重要窗口”建设的先行领域。作为其中重要一环,宁波轨道交通是如何在今年特殊的疫情期间克服影响,在“重要窗口”的先行实践中提供更多的先行样板?2020年,是全面推进轨道交通三年行动计划和“奋战一百天、夺取全年红”行动的决战攻坚和创新发展之年,重要性不可而语。疫情来袭,也并未打乱这种节奏。

早从2月16日起,宁波轨道交通项目就开始各种进入复工复产阶段。至今复工100多日来,据统计已顺利抢下了20多个重大工程节点——2号线二期首通段开通、4号线地下段热滑、5号线多台盾构始发,第三期建设规划环评通过,3号线二期建设用地预审获批……

在有效保障工程建设加速推进中,今年力争开通运营59公里“重任下”,宁波轨道交通用破难攻坚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,争当着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“模范生”。“模范生”,在积极践行“城市空间优化者、城市建设主力军”的使命任务时,还不断推进轨道交通tod模式,努力为城市注入新动力。tod模式,即在轨道交通沿线开发进行整体谋划,通过对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土地专项储备,推进地铁与周边区块的整体开发建设。

“地铁在建设时,我们就强调协同建设理念,如在2015年3号线一期的仇毕站基坑建设时,就同步开挖周边用地大基坑,尽管这一基坑在2019年建设‘未来道’综合体项目时才开始真正用上,同步开发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、避免二次建设带来的各种资源浪费。”宁波轨道交通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土地专项储备并不是宁波轨道交通着眼的全部。放眼未来,这座城市的tod模式有更多可能性—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提出并实践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;车场段上盖开发;拆迁地块再利用开发;站口沿线500米半径范围专项储备土地开发。

四种物业开发模式,正亟待为城市发展作轨道交通沿线的自有支撑。东鼓道地下商业街区、1号线的天童庄车辆段杨柳郡小区和4号线的东钱湖车辆段,这些上盖物业将与地铁连成一片,走向未来社区;4号线双东路站、柳西站也已预留通道,未来将与周边的拆迁地块打造的景观 商业同步亮相;五乡李家洋地块、高桥西地铁等区域也已入了轨道交通的专项储备计划区块,未来,也将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。

11年,不长,却已然让宁波轨道交通从“懵懂探索”到“改革创新”。这边,地铁建设还在如火如荼,五个项目在建里程91.7公里,10多台盾构正在地下奋力掘进。那边,1号线、2号线一期、2号线二期首通段、3号线一期、宁奉城际线首通段一起已成为城市交通骨干线和主动脉,运营里程100余公里,日均客流近60万人次。同时,沿着地铁建城市,深入tod开发,地铁乘客变顾客。

从建设地铁、运营地铁,到经营地铁,有了全生命周期的探索。未来,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申报工作迈出新步伐,将进一步完善构筑起城市交通大动脉。

网站地图